為響應市委組織部抓好屬地化社區報到制度落實,機械工程學院69位教師黨員完成“雙報到”,聞令而動沖鋒在校內外疫情防控第一線。用共產黨人挺身而出的“星火”,點亮打贏疫情防控硬仗的“曙光”!
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委員、材料成型與精密加工黨支部書記白濤老師在社區疫情防控的戰場上,選擇逆行而上報名成為固定志愿者,無私無畏地演繹著核酸“登記員“、秩序“引導員”、信息“傳遞員”、物資“派送員”等多個角色。
在近萬人的大型社區中,聽從社區統一指揮,沖在抗疫一線,全程參與了各輪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工作。為了保證線上教學時間不受影響,更無懼辛苦加入夜間物資搬運組,利用手推車、電動車等配送工具將居民急需的生活物資送達各單元樓,以志愿服務的實際行動筑起社區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。他說:“身為黨員就要關鍵時刻沖得上去、危難關頭豁得出來,服務群眾、共克時艱,爭取早日實現抗疫成功!”
黨員、機械制造系主任王慶霞在封控初期便落實黨員“雙報到”,主動請纓成為社區疫情防控的“逆行者”,以實際行動書寫戰“疫”擔當。作為長期志愿者,每天準時在下午5:00-7:00,進行兩個小時的社區巡邏,上報特殊情況,協助社區封控期間“足不出戶”政策落實。在全體居民和志愿者們的共同努力下,社區成為“無陽”小區,被列為了防范區。
黨員、機械基礎系副主任董威威,主動要求加入志愿者隊伍,積極承擔核酸檢測指引工作,配合社區挨家挨戶發放和回收抗原檢測試劑,收集居民生活垃圾。將保供物資和居民團購生活物資送到每戶居民的家中,打通保供物資運輸的最后“100米”。作為樓道黨小組黨員責任區的負責人,勇于向居民群眾亮身份、亮承諾,主動發聲“有需要請找我”。他說:“黨員志愿者的積極性、組織紀律性以及在重大事情面前展現出來的責任擔當,時刻鼓勵著我,激勵著我,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?!?/span>
黨員、實驗教學中心青年教師孫博,不僅主動承擔最為辛苦的物資搬運和分發工作,更結合自身信息化管理特長,幫助居委會優化服務方式方法,組織起各單元樓的志愿者,建立一套社區“多層級網絡化”派送隊伍,杜絕物資錯領、漏領的現象。
近期也在為小區推行“社區物資領取碼”,為每戶生成專屬物資領取二維碼,爭取在物資領取、小區出入等方面實現“秒領取、秒統計、秒查詢”,進一步提高小區服務工作效率。
工程訓練中心支部黨員孔祥俊,是一名退伍軍人,他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,退伍不褪色。在疫情時期積極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工作,緊盯疫情防控安全的風險點與任務點,幫助社區維護核酸檢測秩序,發放抗疫物資,宣傳疫情防控知識,幫助解決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難,為小區居民安全和身體健康盡一份力量。
盡銳出戰,眾志成城。老師們在自覺嚴守防控政策、參與社區報到的同時,也認真完成著教學任務,不斷提高線上教學質量,以實際行動守好一線抗疫和線上教學的“雙陣地”。
責編:機械工程學院黨委“熔·融”黨建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