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研樓B棟
疫情在到臨前沒有預演
而信仰早已飄揚在戰疫者的心間
家人們在奉獻時沒有怨言
而溫暖早已散布在這難忘的春天
新研究生公寓B棟是來自松江校區10個培養單位、600余位研究生同學共同的“家”。他們在這里生活,在這里學習,他們在這里成長。鶯時三月,爆發的這場必須打贏的“防疫阻擊戰”就是在他們的“家”里進行的,而他們以青春之名,逆風而行,守護家園,點燃了戰勝疫情的希望之火。
打贏這場仗,離不開“家”中的“頂梁柱”
新研究生公寓B棟的駐樓輔導員是機械工程學院21級碩士研究生、兼職輔導員劉正好,他協同樓長李高明,層長潘亮、潘生、蔣蒙、楊文廣、雷嘯林、楊肖、趙文碩、吳新康、謝玉龍組成的網格化學生管理團隊,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,成為新研B棟的“主心骨”,在他們的不斷摸索中,新研B棟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、安全嚴密的抗疫體系。他們是2號研究生公寓里同學們的“守夜人”,奔赴戰疫“最前沿”,新研B棟的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呼他們為“NewB天團”。
他們是家里的“通訊兵”,他們搭建橋梁,構建學生社區網格化信息管理模式,提升防疫精準度。在樓棟緊急封控階段,依托“三級體系”實現自樓棟封控10分鐘完成信息調用、15分鐘實現樓棟志愿者全部喚醒、90分鐘完成樓棟全部學生信息摸排,為學校精準防疫提供第一手數據及信息支撐。
有駐樓輔導員、樓長、層長們在,新研B棟的同學們就住得舒心、吃得放心、學得安心,哪怕這需要他們每天都通宵達旦地工作。有他們在,同學們在防疫期間的各種困難就都有人對接,雖然這意味著“NewB天團”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,是他們用閃閃發光的舉動,支援著這場沒有硝煙的“戰役”,留下一幀幀溫暖與感動。
打贏這場仗,離不開“家”里的“先鋒隊”
新研B棟的研究生涉及多個學院,存在多條線管理的難度。為提升工作效率,新研B棟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,迅速建立起由158名樓內學生黨員組成的志愿者儲備庫,成立宿舍樓宇黨員先鋒崗,黨員積極配合并分擔所在學院、樓層的各項數據統計工作,高效落實相關防疫措施,確保及時準確掌握每名同學的具體情況。
他們是家里的“勤務兵”,防控疫情首先要控制人員流動,新研B棟打造了橫縱雙向志愿者物資轉運體系,縱向志愿者負責在大廳對接各類物資,通過兩部電梯向各樓層直接發送;橫向志愿者則承擔本樓層的物資發放及全員核酸檢測導引??v向志愿者不上樓,橫向志愿者不下樓,兩批志愿者通過電梯運輸體系實現零接觸,切實配合學校扎緊安全“防護網”。
在這里,凡是有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黨員、團員的身影,他們是防疫中最美的風景?!耙蝗杖退蜕祥T, 核酸抗原準時達?!敝驹刚邆儗⑽镔Y放在寢室門口,將溫暖送進同學們心口,把春天喚進新研B棟的大門口。為了同學們能在防疫期間“歲月靜好”,志愿者們日日“負重前行”,他們不是什么天生的英雄,只是在疫情來臨時,從未忘記自己入黨入團時的誓言。
打贏這場仗,離不開“家”里的每個人
公寓管理員劉百英、吳婉花、沈巧芳是每一位同學們的“家長”,他們撐起了樓棟管理的“半邊天”。同學們不知道的是,他們自學校封閉管理以來一直沒有回過家。吳阿姨說,目前最重要的是保護好同學們,我把他們就當自己家的孩子一樣。他們也是父母,是子女,是丈夫和妻子,他們對家人也很愧疚。但職責所在,他們依然堅守崗位,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
這場仗是新研B棟的“大會戰”,共同的家需要所有人共同守望。在防疫期間,全體研究生展現出了東華研究生的優良風貌,展現出了對集體和個人負責的態度。每次離開寢室,大家都自覺佩戴口罩;每次抗原自測,大家都自覺回收垃圾。在新研B棟各個寢室的門口,能看到同學們各式各樣的暖心留言,因為他們可能“不方便”打開門說一聲“謝謝”。同學們因疫情防控而不能會面,但愛早已在整個公寓奔涌。家人們說,正是因為這場仗,新研B棟真正融為了一個“家”。
當滬上安好,當東華平安
脫下防護服的志愿者也將重新隱匿在人流中
但所有人都將牢牢記住這個春天里的新研B棟
那是他們在疫情中的堡壘
是他們為之奮戰的“家”
責編:機械工程學院黨委“熔·融”黨建工作室